全国咨询热线

0379-62322190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将化学实验搬进虚拟世界科研需要人工智能更需要人脑充

发表时间:2020/12/19  浏览次数:47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昨天下午,上海临港皇冠假日酒店的科学热度已经很高,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计算生物学家迈克尔·莱维特走进媒体见面会会场,接受了记者采访。在他看来,充气军用仿真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兴起,充气军用仿真充气军用仿真信息技术为各个学科赋能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很难告诉科研人员“为什么”,所以人脑的智慧更重要。

  2013年,迈克尔·莱维特与另两名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阿里耶·瓦谢勒因在“构建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领域作出的贡献分享诺贝尔化学奖。诺奖评审委员会表示:“他们把化学实验搬进了计算机虚拟世界。”显然,莱维特等人的开创性贡献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而且,其获奖原因是一种研究方法,而非某个具体研究成果,这在诺奖历史上是罕见的。充气军用仿真

  今年72岁的莱维特告诉记者,他的学科交叉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充气军用仿真那时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与现在相去甚远,但已能成为科研人员的得力助手。作为计算生物学家,充气军用仿真莱维特是最早研究DNA和蛋白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学者之一,并为此开发了软件。他和卡普拉斯、瓦谢勒等人开发了用于探究、预测化学反应进程的计算机程序,让这种工具在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气军用仿真如模拟催化剂净化烟气、观察绿叶中的光合作用,都可用计算机建模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并非万能,因为要构建能得出准确结果的化学反应模型,实验对象性状、实验环境的温度、压力等条件都需精准数字化,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如今,计算机比50年前强大得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让数学建模变得更容易,充气军用仿真也更精准。”莱维特说,这必将让包括化学在内的众多学科研究加速发展。他同时指出,尽管有了强大的人工智能助手,科研人员对所研究学科的理解丝毫不能削弱,充气军用仿真因为计算机软件给出的结论通常不涉及“为什么”,背后的科学原理仍需要人脑来分析解读。充气军用仿真

  莱维特还表示,非常高兴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希望通过各国顶尖科学家与青年科学家的交流探讨,充气军用仿真产生令人惊喜的结果。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将化学实验搬进虚拟世界 科研需要人工智能更需要人脑充气军用仿真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